
公元263年,司马昭灭亡了蜀汉,时任魏国皇帝的曹奂也已经坐上了宝座,但他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皇帝。曹奂的实际权力非常有限,任由司马家族掌控大权。曹魏的实权早已由司马家三代人牢牢把握,特别是在司马昭手中,经过高平陵政变后,魏国的皇帝已经完全沦为傀儡,实权全在司马家。
展开剩余48%2. 秘密联络边疆都督起兵:曹奂可以秘密联络一些边疆都督(如曾是诸葛诞部下的扬州都督、幽州都督等),以“勤王”名义起兵。但自从淮南三叛失败后,司马家已重新洗牌了魏国的地方势力,司马家亲信掌控了各大军镇。所以曹奂的联络极有可能会被司马家情报网截获,一旦暴露,他很可能被提前废黜甚至暗杀。 3. 利用舆论和士族矛盾:曹奂可以尝试通过儒家的“忠君”思想煽动士族的不满,借此吸引民间的支持。然而,司马家通过“九品中正制”已和许多士族(如琅琊王氏、河东裴氏)深度绑定,而且曹魏自身的合法性也不太干净,民众对曹家的支持并不强烈。曹髦亲自带兵反抗司马家时,禁军甚至没有响应,最后被成济刺杀,可见士族和军队已经完全站在司马家一方。 4. 拖延禅让并等待外部变故:曹奂还可以通过拒绝配合司马炎的禅让程序来拖延时间,等待可能的变数,比如司马家内部的叛乱或外部入侵(如东吴北伐)。不过,当时东吴已经衰弱,几乎不可能发动有效的北伐。即便东吴北伐成功,对曹奂来说也没有太大帮助,因为他无力再做皇帝,依旧会成为司马家的阶下囚。 最终,曹奂选择了主动禅让,妥协接受司马家给他的待遇。司马家将曹奂封为陈留王,授予他万户封地,并允许他继续使用天子的旌旗、车马和服饰,礼仪制度依然按照魏国旧制。曹奂不需要跪拜受诏,甚至上书时无需称臣。这种待遇在历史上对于亡国之君来说,可以说是非常优厚的。 通过这种方式,曹奂在历史的洪流中得到了一个相对体面的结局,而这也标志着魏国的正式灭亡,司马家正式掌握了整个中国的控制权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